10月份,上海已入秋,氣溫進一步降低,水溫晝夜溫差加大,養殖水體容易出現分層現象。大部分水產養殖品種已達上市規格,即將出售。養殖場(戶)更需密切關注養殖水環境變化情況,避免因水質突變造成養殖品種的浮頭、泛塘和中毒等事故,保證養殖效益。
一、病情預測
(一)淡水魚類:草魚、鰱、鳙、鯽和黃顙魚等易感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爛鰓病、赤皮病和腸炎病等,重點關注區域為本市淡水魚類池塘高密度養殖區。
鯽、鳊和黃顙魚等易感指環蟲病、錨頭鳋病和車輪蟲病等,重點關注區域為本市淡水魚類池塘高密度養殖區。
(二)南美白對蝦:易發急性肝胰腺壞死病、十足目虹彩病毒病和蝦肝腸胞蟲病等疾病,重點關注區域為本市奉賢、金山、青浦等南美白對蝦主養區。
(三)河蟹:易發腸炎病及固著類纖毛蟲等疾病,重點關注本市松江、崇明等河蟹主養區。
二、防治措施
(一)越冬期間管理:近年來春季魚病高發,越冬期間管理對預防春季疾病尤為重要。越冬期間空置池塘要徹底清淤和消毒,完全殺滅敵害生物;養殖池塘適時提高越冬水位,水深最好保持1.8米以上;投喂優質飼料,加強越冬前營養,保證越冬期魚體能量消耗,增強魚體自身抗病能力;減少越冬期拉網,防止因機械損傷引發水霉病和細菌性疾病。
(二)防治魚類寄生蟲疾病:發病池塘要根據不同養殖品種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特別是菊酯類抗寄生蟲藥要根據養殖品種謹慎使用,以免刺激病魚,加重病情。
(三)防治河蟹疾病:十月份河蟹進入養殖后期,要注重飼料品質,保持充足的營養,及時補充鈣質;加強底質改良,及時清理腐敗水草;多數河蟹在此時完成最后一次脫殼,養殖戶應加強防逃措施,適時適量起捕上市,保證養殖效益。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