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份,池塘養殖魚類疫病的危害隨著池塘水溫降低和水質改善而進一步減弱,但仍應注意以下疫病的潛在危害。
一、病情預測
(一)池塘養殖魚類:易發生爛鰓病、腸炎病,同時要注意鯉浮腫病、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的潛在風險。重點關注區域為西青、北辰、武清、寶坻、靜海、寧河、薊州。
(二)海水工廠化養殖魚類:易發生弧菌病、車輪蟲病。重點關注區域為濱海新區。
二、防治措施
(一)養殖魚類病毒病防治措施
1.加強對本市國家級原良種場、省級原良種場及重點苗種場的監測。
2.拌飼投喂非特異性免疫物質以及有抗病毒效果的國標漁藥中成藥等,提高養殖魚類免疫力、抗病力;改善養殖環境,減少魚類應激。
3.對已檢出陽性樣本的池塘實行嚴格隔離制度;嚴禁檢驗陽性魚用于其它養殖或繁殖;對陽性池塘養殖用水要進行嚴格消毒。次年春季要對該池塘進行徹底清塘后方可進行養殖生產;對已檢出陽性樣本的池塘至少再進行兩年監控,直至連續兩年樣本檢測轉為陰性后方可放開管制。
(二)養殖魚類爛鰓病、腸炎病等細菌病防治措施
1.富營養化程度較高的池塘,可因池塘階段性低氧等引發爛鰓病。因此,要保持池塘浮游植物密度適宜,適時開啟增氧機,提高養殖池塘溶氧量。同時,應嚴格控制餌料投喂量,防止因投喂過量引發腸炎病。
2.根據養殖池塘水質及周邊疾病流行情況,適時全池潑灑國標漁藥消毒劑,對養殖水體消毒。
3.發病后,全池潑灑國標漁藥消毒劑,病情嚴重時連潑兩次,晴天、隔天潑灑;同時投喂含敏感抗菌藥物成份的水產養殖用獸藥藥餌,連喂5~7天。
(三)養殖魚類車輪蟲病防治措施
防止養殖區域外病原入侵;發病后,全池潑灑治療車輪蟲病的國標漁藥抗寄生蟲藥。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