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作為農業大省、科教大省,農業科研實力雄厚,科技領軍人才匯聚。湖北省以企業為主體,搭建平臺、聚力攻關、營造生態,有力推動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8%,高新技術企業363家,上市企業15家,企業創新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科技領軍企業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湖北省強化農業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整合科創力量與優勢資源,加快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對接,打造出以武漢為中心,襄陽、宜昌、荊州為骨干,覆蓋全省的“一芯三核多點支撐”科技創新格局。
武漢市依托湖北洪山實驗室、武漢國家農創中心等平臺,成為國家生物育種重要策源地之一,助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襄陽市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加速推進,出臺22條“硬措施”,每年統籌資金10億元,帶動3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壯大;宜昌市以安琪集團為核心組建農業微生物實驗室,構建創新聯合體與產學研創新聯盟,催生出500億元產業鏈;荊州市圍繞水產品和水生態建設洪湖實驗室,助力“魚米之鄉”水產產業發展。由點及面,湖北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的骨架正逐步成形。
新局之下,湖北省錨定種源創新、農機裝備、耕地質量提升、綠色發展模式等關鍵領域開展“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隨著一項項突破性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一批批農業科技企業也加速成長起來。
在生物制造領域,武漢禾元生物(83.200, -2.82, -3.28%)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重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獲批上市,成為全球首個“稻米造血”一類創新藥。今年10月,該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開辟了“水稻系”創新藥新賽道;在生物育種方面,洪山實驗室嚴建兵教授團隊研發出蛋白含量高達13%的高蛋白玉米,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武漢為基地,聯合相關單位推進高蛋白玉米產業化;在獸用生物制品賽道,華中農業大學陳煥春、金梅林院士團隊聯合成立的武漢科前生物股份(12.060, 0.13, 1.09%)有限公司,圍繞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持續攻關,多個豬用疫苗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前列。
近年來,湖北省堅持把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放在發展現代化大產業上,率先在全國推出農業微生物產業發展方案,加快培育1~2家產值百億級的頭部企業、5家十億級的領軍企業和30家科技創新型龍頭企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攻堅三年行動,打造商業化育種體系,5項成果入選國家聯合攻關,12家企業躋身“國家隊”,原創成果“稻米造血”、“四季有蝦”、無刺武昌魚等不斷涌現,推動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以優質稻米、特色淡水產品、蔬菜、生豬為代表的4條產業鏈產值均超千億元,十大重點產業鏈綜合產值達1.09萬億元,農產品(10.360, 0.12, 1.17%)加工業成為名副其實的萬億級現代化大產業。
想要創新引擎持續釋放動能,離不開良好的企業創新生態。湖北省在全國率先出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意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將農業科技創新納入“71020”高校創新體系、“61020”全鏈條攻關體系。在金融支持上,構建“創投+產投”基金體系,設立30億元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子基金,用資本“活水”澆灌創新之樹。在人才方面,推行“事業單位+企業崗位”柔性引才機制,持續實施院士專家科技服務農業產業“515”行動,分產業培育領軍人才千余人。
展望未來,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湖北將錨定“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目標,加快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創新要素加速向企業聚集,以企業為主體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為建設農業強省、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貢獻更大力量。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