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云南省“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新聞發布會·玉溪專場舉行。玉溪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譚偉指出,“十四五”以來,玉溪市圍繞“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指示要求,聚焦生產、加工、銷售“三端”協同發力,有效推動高原特色農業質效提升、群眾持續增收。
第一,生產端方面,在“做精上”下功夫。一是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構建以“糧、煙、菜、果、花、藥、菌、畜”為重點的“1+7+N”農業產業發展體系。2024年,蔬菜產量343.3萬噸、排全省第4位;鮮切花產量28.5億枝、排全省第2位;水果產量175.9萬噸、排全省第2位。二是建立統一標準。堅持“統一種植規劃、統一種源供應、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加工收購、統一品牌運營、統一管理服務”的農產品全流程管控機制,持續打造“第一車間”。2025年,收購煙葉160.4萬擔,均價34.67元/公斤,煙葉稅收達到6.12億元,“云煙之鄉”核心地位持續鞏固。三是建好高標準農田。按照“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市場運作”模式,分區分類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55.2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分別穩定在160萬畝、60萬噸以上。四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推廣水肥一體化、噴滴灌及現代溫室等先進模式,植保無人機、山地軌道運輸、自動采摘等農機農藝覆蓋范圍持續擴大,累計建成設施農業63.6萬畝,較2020年增長59.7%。
第二,加工端方面,在“做強上”下功夫。一是培育農業經營主體。構建“龍頭企業引領、合作社聯動、家庭農場支撐、小農戶參與”的多元化培育機制,全力推動農業經營主體量質齊升。截至目前,我市共有農業企業1.16萬戶、較2020年增長240%;培育農業龍頭企業439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7戶、排全省第3位。二是產地初加工擴面提質。持續擴大保鮮、烘干、清選分級、包裝等初加工設施覆蓋面,建成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2215間,庫容達126.5萬立方米,蔬菜、水果、花卉主產區基本實現采后商品化加工處理。三是精深加工延鏈補鏈強鏈。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科研院校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推動加工產品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比如,貓哆哩集團通過與上海交通大學等科研團隊合作,成功從酸角果核中提取羅望子多糖,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妝品等多個領域。2024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151億元,產加比達2.8:1,居全省第3位。
第三,銷售端方面,在“做優上”下功夫。一是實施“玉字號”品牌創建行動,聚力打造“玉字號”特色產業品牌,“褚橙”冰糖橙、“云秀”鮮切花等9個產品獲云南綠色食品“10大名品”稱號;華寧柑桔、元江芒果入選全國“土特產”推介名單。二是實施農業開放提升行動,成功發送中老鐵路農產品國際冷鏈貨運專列,蔬菜鮮花公鐵聯運出口實現零突破。2025年1—8月,境內鐵路貨運到發累計981.92萬噸、同比增長7.4%;全市農產品出口額8.38億元、同比增長3.4%。我市蔬菜出口專業型示范基地成為第一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三是實施農產品銷售拓展行動,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為抓手,全力構建線上線下協同體系,2025年1—8月,全市農產品網絡銷售額25.33億元,同比增長37.56%。華寧縣農村電商示范創新案例作為全省唯一案例,入選2025年全國農村電商“領跑縣”案例集。
下一步,玉溪市將圍繞“1+7+N”農業產業發展體系,聚焦生態農業、設施農業、科技農業、共享農業、高效農業全面發力,推動高原特色農業向更高水平邁進。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