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凈的蹲便器、便捷的沖水箱……在四川省井研縣集益鎮界牌村,村民談德華介紹著家里改造的衛生廁所。“上完廁所,手一按,糞污全沖進管道里,廁所里干干凈凈,蚊蟲也明顯減少了,一點不比城里差。”談德華坦言,是“廁所革命”讓他迎來了新生活。
近年來,各地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從黃土高原的旱廁革新到江南水鄉的水廁優化,從施工規范、質量管控到糞污治理、污廢循環,一場覆蓋廣袤鄉村的廁所革命正重塑著農村人居環境,逐步改變著億萬農民的生活習慣,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溫暖民心的民生工程,讓“小廁所”真正承載起“大民生”的重量。
堅持農民主體 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
“改廁不是干部的政績工程,而是農民的舒心工程,群眾愿意改、滿意用才是根本。”這是各地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逐步形成的共識。農村地域遼闊,自然條件、經濟水平、生活習慣千差萬別。為此,各地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把尊重農民意愿放在首位,充分征求意見需求,結合區域特點科學選擇改廁模式。
家住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強灣鄉麥地溝村的金利孔,對新建的雙坑交替式衛生旱廁很滿意。“現在的廁所一點不臭,也不影響糞便發酵使用,咱農民用著方便。”金利孔告訴記者,改造后的衛生旱廁不僅解決了傳統旱廁“臟、亂、臭”的問題,還不耽誤用肥。
甘肅省作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區,改造水廁不具備條件,也因冬季低溫天氣漫長,存在水管水箱易上凍、維護困難等客觀實際。針對這一情況,甘肅省摒棄“唯水廁論”,明確“旱廁革新”思路,結合當地氣候和農民生活習慣,推廣雙坑交替式衛生旱廁等改廁模式。截至目前,甘肅省累計建設衛生廁所330.2萬座。
與西北干旱地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方濕潤地區河網密布、降水充沛,推進水沖式廁所改造既符合群眾生活習慣,又具備自然條件支撐。
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桐坪鎮楓岡村,家家戶戶都安裝了水沖廁所,廁所下方連接著三格式化糞池,糞污滿了以后管護隊會上門清掏。“以前家里的水廁污水直接排到門口的小河里,夏天河水發臭,現在污水都進了化糞池,村里干凈多了。”村民王泉生說。
針對南方農村地形復雜、村落分散的特點,江西省在改廁過程中,并未簡單照搬城市水廁模式,而是結合南方丘陵地形、村落分布特點,進行了針對性優化。采用“分戶改造、集中處理”“單戶處理、就近利用”等多種模式,改造的廁所讓老百姓很滿意。
在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的過程中,各地堅持因地制宜,推行“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的適配策略。對于水源充足、氣候適宜的區域,優先推廣三格式化糞池等水沖式衛生廁所;而在干旱缺水、地形復雜的山區、高寒地區等地,則重點普及雙坑交替式衛生旱廁。截至目前,全國衛生廁所普及率已達到76%左右,為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嚴把技術標準 夯實廁所建設質量根基
改廁好不好,質量是關鍵。近年來,各地把質量作為改廁工作的核心,建立質量管控體系,明確各環節質量標準與責任主體,強化農戶參與監督,不斷提高改廁質量。
在湖南省瀏陽市達滸鎮書香村,工人們正在改廁施工現場鋪撒生石灰。一問才知道,由于實施改廁時有嚴格衛生標準,要先對老舊廁所原有的化糞池進行消毒,才能進行下一步施工。這種嚴格的改廁規范貫穿在改廁的每一個環節。
瀏陽市以首廁過關劃定標準線,全面推行“首廁過關帶動每廁過關”工作機制,把一套成熟、規范的農村改廁模式,示范運用于村內改建的第一個廁所,改成后讓農民群眾來看來學,然后自己按規范跟著改。通過這種驗證可行再全面推開的辦法,實現了改一個、成一個、帶一片。
在湖北省松滋市,嚴把質量關也成為改廁推進過程中的重點。“所有施工隊先期施工10戶,鎮里專班組織驗收,要群眾滿意,才能正式取得施工資格。”松滋市洈水鎮農辦工作人員介紹,這種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質量把控方式,讓改廁工程真正貼合農戶實際使用需求。
不僅湖南瀏陽、湖北松滋這兩個地方,近年來各地在推進改廁工作中,也紛紛結合當地自然條件、民俗習慣和經濟水平,探索了多種特色化質量管控模式。
山東省創新推行“村級初驗、鄉鎮復驗、縣級抽檢”三級驗收機制,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質量把關體系,層層壓實責任;貴州省積極探索本土化改廁培訓,對照國家標準制作三格式化糞池模型,組織技術人員“背廁入戶”進行實地指導,破解傳統培訓抽象、標準落地難等問題,抓實試點示范,推動改廁技術落地見效;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則聚焦基層執行能力提升,針對基層干部開展“農村戶廁業務”培訓,通過理論講解、現場實操教學等方式,提升基層干部甄別“問題廁所”的能力……
農村廁所建設與管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沈玉君回顧近10年改廁歷程說:“標準決定質量,為了推動農村改廁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我們圍繞設施設備、建設驗收、管理管護等環節,加強農村戶廁標準體系建設,先后發布了三格式戶廁建設和管護等4項國家標準、衛生旱廁等3項行業標準,為全國推廣應用最廣泛的改廁模式提供了遵循。接下來,要充分發揮標準規范的引領和帶動作用,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強化貫標用標,為持續深入提升農村改廁質效奠定堅實基礎。”
聚焦廁污處理 推動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農村廁所革命,改得好是基礎,用得好是目的,而廁污處理則是其中的核心環節。各地以“無害化、資源化”為目標,根據農村居住密度、產業布局等實際情況,差異化設計廁污處理路徑。
“現在的廁所衛生干凈還不臭。改廁花了大概2000元,建廁所除去政府補助,我家只花了廁具的錢。”福建省將樂縣南口鎮蛟湖村村民楊禮榮說。更讓他高興的是,家里的化糞池很合他心意。“以前用肥需要將旱廁的糞便清掏出來二次堆漚,很不方便。”楊禮榮還說,“現在通過化糞池處理,第三格的糞液可以直接當作肥料來澆菜。”
“要想在村里改廁,首先要把糞污的處理方式搞明白。”蛟湖村黨支部書記謝林生說,“我們根據村民居住分散等特點,確定了三格式化糞池改廁模式,糞污經過三格式化糞池沉淀、發酵等過程有效處理后,可以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蛟湖村改廁后不僅解決了過去村民旱廁糞污處理不便的問題,村民還積極發展庭院種植,利用處理后的糞液養花種菜。
天津市武清區河北屯鎮李大人莊村居住集中,是典型的城郊區農村,廁所糞污就近接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現在可不一樣了,污水由村里統一處理,省心又干凈!”村民王桂芬笑著告訴記者,通過管網接入集中處理系統,解決了糞污處理問題。
在京津冀、長三角這些城鎮化水平高的地區,城郊農村人口密集、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具備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的條件。各地也順勢而為,加大污水管網建設力度,將農村廁所污水與生活污水一并納入管網,靈活采用“小型污水處理站+管網”或納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
為了讓廁所糞污處理更科學、更高效,各地還在技術創新上不斷探索,積極推廣生態化處理技術,讓廁污治理與鄉村生態美景相融共生。比如在貴州省劍河縣山區,采用“庭院消納”糞污處理模式,廁所糞污經過一定處理,在村民的菜園、果園中進行就地消納;在多雨的南方丘陵地區,相對集中的人工濕地處理模式廣受青睞,農戶家的廁污先經過初步處理,再排入村里修建的人工濕地進行二次滲濾后排放……多樣化的廁污處理模式,有效破解了農村廁污治理難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健全管護機制 持續鞏固廁所革命成果
“廁所建好改好,也要用好管好,才能長久發揮效益。”這是各地在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中形成的深刻體會。各地積極探索建立“建、管、護”一體化機制,明確管護責任主體,完善資金保障體系,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管護效率,確保廁所長期穩定正常使用。
在湖北省鐘祥市豐樂鎮,幾乎家家戶戶的廁所門口,都貼著這么一塊巴掌大的牌子,上面印著醒目的服務電話。“不管是清掏糞污,還是廁所壞了,打這個電話準管用!”當地村民笑著說。而這份便捷,離不開豐樂鎮農廁服務站工作人員孔華和同事們的付出,“我們不光接報修電話,每個月還會主動上門排查,只要是廁所的問題都可以管。”
村民能享受到這樣貼心的服務,背后是鐘祥市一套成熟的管護體系。該市以鎮為單位建立農廁服務站,嚴格按照有固定場所、有專業清掏車輛、有專職管理人員、有專項經費等“十有標準”建設,讓管護工作有了“主心骨”。
像鐘祥市這樣建立設施維修服務體系的做法,正在全國各地推廣。完善的維修服務是提升管護水平的關鍵,也是讓農戶安心使用廁所的底氣。近年來,多地紛紛建立了快速響應管護體系:農戶發現廁所問題,可通過電話或二維碼進行申報,服務站第一時間派出維修人員上門服務。為了讓維修更及時,不少地方還設立了24小時服務熱線,及時幫助解決廁所維修清掏問題。
如果說鐘祥市的管護靠的是“貼心服務”,那么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江背鎮的管護,則多了一份“數字智慧”。
家住江背鎮福田村的村民李樹奇,前不久體驗了一把數字化管護的便捷:“前天一早發現家里廁所水箱沖不了水,我在手機上的平臺下了個單,上午工作人員就來了,很快就修好了!”李樹奇口中的平臺,是江背鎮專門開發的廁所后期管護申報小程序,界面簡單易懂,老年人也能輕松操作。
不過,看似簡單的一次下單,后臺卻有著嚴謹的流程:訂單先經管護站審核確認,再派單給第三方維修公司,維修完成后,詢問農戶滿意度,最后在平臺上存檔。“這樣形成閉環,既能保證維修及時,也能確保服務質量,避免推諉扯皮。”江背鎮相關負責人解釋道,更重要的是,平臺還能自動建立維修臺賬,哪個村修了多少廁所、常見故障是什么、維修費用多少,一目了然,既讓群眾滿意,也讓管理更透明。
如今,這種數字化管護方式,為傳統管護注入了新動能。一些地方推進數字化管護平臺建設,把農戶廁所信息登記、維修需求在線申報、管護人員調度、糞污清運軌跡追蹤、設施維護記錄查詢等功能,都整合到一個平臺上,讓管護工作變得“可視化、信息化、高效化”。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國農村改廁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農村廁所革命也成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性工程。但農村改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東北、西北干旱寒冷地區仍是推進改廁的重點難點,一些地方改廁質量還不高,管護服務體系還不健全。接下來,要聚焦這些問題持續攻堅發力,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扎扎實實向前推進,把好事辦好辦實。”農業農村部鄉村建設促進司有關負責人說。
從“能用”到“好用”,從“改好”到“管好”,農村廁所革命正在一步步深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