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2003年啟動“千萬工程”以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造就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成效顯著,影響深遠。
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其核心要義早已超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范疇,在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中發揮著綱舉目張的關鍵作用。去年12月,浙江將“千萬工程”蘊含的“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久久為功”等理念、方法、機制運用到縮小“三大差距”的全過程各方面,吹響了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奮進號角。
今年以來,浙江用自己的方式為縮小“三大差距”寫下了全新注腳:聚焦山區海島縣和農村農民,圍繞“富民”統籌抓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努力繪就“縮差共富”新圖景,讓老百姓有了更可感可及的獲得感。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1.73,同比縮小了0.02。
經略山海 “強城”提能
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在此背景下,加強縣城和中心鎮建設成為推動新型城鎮化走深走實的重要一環。 為此,浙江持續深化“千萬工程”,強化杭甬“雙城”和“三圈一群”(杭州、寧波、溫州都市圈和金(義)衢麗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因地制宜提升縣城和中心鎮綜合承載能力,有力促進縣域內產業集群、人口集中、服務集成、資源集聚。今年1-10月,全省530個“強城”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497億元,廣袤城鎮的發展引擎愈加強勁。
蒼南縣作為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省級試點,今年以來錨定“工業強縣”“大縣大城”“無盡藍綠”三大戰略,在城市更新、交通升級、民生保障等方面全力提升縣城發展能級。今年5月,蒼南從山區海島縣名單中“出列”,標志著其正式駛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
“強城”除了要增強內生動力,還要借用好外力。近一年來,浙江持續深化山海協作結對幫扶,迭代完善“1+3”結對幫扶機制,加大對山區海島縣“兩重”“兩新”項目支持力度,加快在山區海島縣建設“發展飛地”,扎實抓好相對薄弱鄉鎮和相對薄弱村幫帶工作,“一縣一策”助力山區海島縣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實現共同富裕。
如今,浙江山區海島縣已實現縣縣GDP破百億元、省級以上開發區全覆蓋,累計有6個縣(市、區)順利調出山區海島縣名單。
如果說縣城是縣域發展的核心和龍頭,那中心鎮就是縣域發展的橋梁和紐帶。今年,浙江分兩批確定了105個省級中心鎮,出臺了新一輪省級中心鎮培育支持政策,分類提升中心鎮承載能力,為“強城”提供堅實支撐。
“這些中心鎮近半在山區海島縣。我們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旅則旅,謀劃了農業大鎮、工業重鎮、商貿強鎮、文旅名鎮四條賽道,并精心編制‘一鎮一策’,精準賦能中心鎮實現特色發展。”省縮小“三大差距”工作專班一位負責人說。
筑夢鄉野 “興村”提質
時而煙雨朦朧,自帶水墨濾鏡。清晨,漫步在開化縣“兩有”(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金星片區的阡陌小巷,一路山水相映的鄉村美景,煞是養眼。
“我們村是全省首批省級重點村。”金星村黨支部書記徐雨錄告訴記者,“兩有”金星片區以金星村為中心,聯動華東村、華民村、下溪村等5個村聯合“出道”,通過建立緊密的“朋友圈”,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今年上半年,該片區村集體經濟經營性總收入達178.6萬元,同比增長70.3%。
從“一村單富”到“片區共富”,“兩有”金星片區是浙江在村級層面打破行政壁壘、實現片區組團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要求“分類有序、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浙江片區組團發展模式啟動早、抓得實,各地成功案例不勝枚舉。
今年,浙江將推進鄉村片區組團發展作為“興村”的重要抓手,工作推進更加“賣力”:不但召開了全省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推進鄉村片區組團發展現場會,公布涵蓋“八大模式”的30個代表性實踐案例,出臺全國首個鄉村片區組團發展指導意見,還創新性地推動226個重點村片區組團輻射帶動1447個周邊村,形成跨越式發展的乘數效應。
“興村”必先興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浙江總結提煉產業富民利益聯結機制“八大模式”,大力實施“土特產富”全鏈發展優質優價工程,全省“土特產”全產業鏈產值達2785億元,有力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當前正是文成糯米山藥收獲季。11月5日至6日,第三屆全國山藥產業發展大會在我縣召開,與會嘉賓對我縣糯米山藥產業發展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文成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趙成東告訴記者,今年文成糯米山藥全產業鏈產值預計超10億元,帶動從業人員超3000人。
“興村”,除了要興業,還要兼顧塑形和鑄魂?!敖衲?-10月,浙江接續實施和美鄉村三大行動,17.32萬棟農房完成改造提升,522個行政村完成管線序化,村道提升民生實事項目進度達98.8%。此外,浙江還持續健全‘四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并累計舉辦“村BA”“村跑”等文體活動900余場。”省農業農村廳鄉村建設與社會事業促進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浙江鄉村大美風貌加快呈現,鄉風文明蔚然成風。
城鄉共舞 “融合”提效
浙江作為全國城鄉差距最小、發展最均衡的省份,現已整體邁入城鄉一體融合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今年以來,浙江召開了全省城鄉一體融合高質量發展現場會,緊盯城鄉空間融合、經濟融合、生活融合、生態融合4個維度,研究制訂了城鄉一體融合發展指數,并把建強“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作為打開城鄉融合的“主通道”,大力推動產業、人口、服務、基礎設施等在發展軸上有機融合,讓老百姓切身享受到城鄉互促共榮的發展紅利。
目前,浙江87條省級“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已串聯起146個中心鎮、581個重點村,覆蓋全省近半縣域面積和超七成人口,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互促的良好格局。
浙江還積極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領域實現“打包”提升,更好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城鎮供水管網延伸改造開工822.12公里,300座單村水站改造提升全部完工;96項省級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實現城鄉一體,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可及;“三險一?!背青l聯動改革實現破題,低保標準區域差距從156元縮小到120元……
“如今,我們村已實現15分鐘便民服務圈全覆蓋,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辦理439項公共服務。”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長虹村黨總支書記曹華鋒說。
城鄉一體融合的關鍵在于促進資源要素平等雙向流動。浙江緊緊抓住“人地錢”特別是“人”這個關鍵,采取了一系列務實舉措。今年以來,浙江深入實施青年入鄉發展集成改革,強化青年入鄉“引育用留”全鏈條政策供給,建成青年入鄉實踐站點1157個。一大批高素質人才返鄉入鄉、創業創新,為浙江廣袤鄉村注入了更多生機活力。
一手抓“青年入鄉”,一手抓“農民進城”。浙江深入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持有居住證的農民工隨遷子女100%提供義務教育公辦學位,目前全省已實現居住證互通互認縣(市、區)全覆蓋,農民進城更為便利。
強城興村,一體融合!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眼下,浙江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錨定縮小“三大差距”主攻方向,步步為營、久久為功,進一步推動“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做深做實,努力在城鄉一體融合高質量發展上實現重大突破,為“十五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取得決定性進展、率先呈現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生動圖景而不懈奮斗。(農村信息報記者 李軍)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